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從上犬到下犬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,那就是:提髖進入下犬。從上犬到下犬的串聯,在練習中遇到會非常多,拜日中就有,通常一節課中會反覆練到。但提髖進入下犬這個點注意到的人很少。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。就這一點做對了,就會鍛鍊到核心力量,鍛鍊折髖前屈的能力,為慢起倒立打基礎,讓小腹變得平坦。
先來看一下,從上犬到下犬的串聯,下圖
我們只看最後面從上犬到下犬的串聯,認真看圖,在從上犬到下犬的過程中,是臀部先起來的核心主動發力,像做前屈一樣,腹股溝區域向里切向上推,把臀部向上推高,隨著腹股溝的摺疊,臀部的提高,身體便拎著了一個倒「V」
給大家舉個例子:假設桌子上有一根繩子,繩子的兩端被固定在桌子上。當不施加外力的時候,這根繩子在桌子上成一條直線,相當於我們一開始的上犬式,這時候你用筷子從這根繩子的中下段(腹股溝的位置)向上挑起來,這條線變成了倒「V」字形,就相當於我們進入了的下犬。
繩子從直線變成倒v字形的變化,力來自筷子從下面把繩子向上抬了一下。
如果把人比作這根繩子的話,是從髖部位置把身體從上犬形向上拎到下犬字形的。
在練習中這股力就是「腹股溝向里切向上向後推的力」。也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說的「提髖的力」。
大家下次練習的時候,可以想像一下,有一根筷子把你從腹股溝的位置向上頂,把臀部抬到最高。配合著手腳向下紮根,隨著臀部的上抬,前屈加深,脊柱拉長,腿伸直,使身體成為一個穩定的倒三角形,放鬆頭頸肩膀,遠離耳朵。
在保持下犬式的時候,你依然要找到這股力:想想這根筷子持續把你從腹股溝的位置向上向後帶,膝蓋大腿上提,腹溝向里切,小腿腳後跟向遠推著向下踩地。即使你目前還不能伸直膝蓋,但這股力不能丟。
不僅是從上犬到下犬,從四角板凳、眼鏡蛇式進入下犬,你都要主動找提髖的力,且提髖的力是主力。
這樣練習一段時間以後,有幾個明顯的變化你能感覺到。
a、前屈進步了。是的,不用特意去拉伸腿後側,也不要刻意去練習屈髖能力,你的前屈會向前邁一大步。
b、為倒立打基礎。
不管是頭倒立手倒立,還是三點倒立,提髖向上的能力都非常重要。你不需要再用慣性甩上去。你可以在前屈的準備過程中先把髖提上去,進入一個倒立的初步形態,收緊核心,髖持續向上提,把雙腳拎起來。就會呈現一個非常穩定的均速進入倒立的過程。
c、腹部會變得平坦,核心力量會變得很強大。
d、在上犬到下犬以及下犬到上犬的轉換過程中,不會再出現腰疼的情況。因為根本就沒有腰什麼事,腰就是一個小跟班,臀部拎上去,腰被動的帶上去了。不但省力,還會讓脊柱充分延展,下背部充分延展,獲得更多的空間,療愈腰部。
細節真的很重要,細節決定了練習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