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貓伸展式。
先來認識體式:下圖
這個體式其實很有意思,從髖關節來說它是前屈類,因為髖關節在做摺疊,但是從整條脊柱來說,它又是在做後彎,因為脊柱都是在做向後伸展的運動,脊柱延展,背部收緊,胸腔打開上提。
看一下練習方法:
四角板凳跪在墊子上,雙腳分開與骨盆同寬,大腿垂直地面,
雙手分開與肩膀同寬,
吸氣時脊柱延展,呼氣時胸腔下沉落地,雙手向遠處伸直,抬頭,下巴點地,
保持3~5分鐘,退出
大多數開肩開胸以及後彎序列中都會遇到這個體式。動作並不難,練習方法也簡單,只是有一個容易忽略的點,在這裡跟大家略微提一下:在體式練習中,手臂伸直,大手臂向內收緊。
不知道大家自己在練習這個體式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,下次可以分別試一下兩種狀態。
當進入體式以後,手臂伸直且大手臂努力收緊,讓肌肉貼向骨骼時,腋窩和手臂內側的拉伸感會更強烈、肩關節也更穩定、肩胛會收得更多。
而當進入體式以後,不去刻意的收大手臂肌肉,大手臂會微微向外散開,有可能胸腔下去的更多,但是腋窩,手臂內側的拉伸和肩胛的內收都會減弱幾分。
這個和我們在站立體式中當手臂向上舉過頭頂時,會要求大手臂收緊貼向耳朵是一樣的道理。你也可以在手臂上舉的站立山式中分別試一下這兩種狀態,去感受一下手臂收緊和放鬆對腋窩和肩胛和背部的影響。
再看一下這個體式的幾個變體。
手掌推牆,
具體方法:面對牆做這個體式,手臂落地,掌根落地,整個手掌豎著放在牆上,其它不變。在保持的時候用手掌去推牆。
在輪式中總覺得手臂伸不直或者手掌用不上力的,可以多試試這個方法找一找感覺。
具體方法:其他不變,只是從原來的雙手落在墊子上,變成雙手落在瑜伽磚上,相當於給胸腔下沉創造更多空間,增加了體式難度。
具體方法:等於從跪在墊子上變成站立靠牆練習。
面對牆站立,離牆約一個手臂的距離,手臂伸直,雙手分開與肩同,掌心推牆;吸氣時延展,呼氣時胸腔貼牆,下巴貼牆。
保持3~5組呼吸後,如果覺得很輕鬆,可以屈膝,手臂順著牆向下滑動一點,然後保持手臂的高度,再伸直雙膝保持。相當於增加了這個體式的難度和強度。
腳掌踩牆,伸直雙腿
具體方法:跟前面的手掌推牆不一樣,這一次是背對牆練習,腳趾踩地,腳掌踩牆上。進入體式以後,嘗試讓膝蓋離地,雙腿伸直。
如果大腿垂直地面伸直雙腿有困難,可以在練習的離牆遠一點。這也是一個比較強烈的進階版本,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練習。
很多剛接觸後彎的人都特別想要解鎖輪式,但是又不知道從哪裡下手,可以多練習大貓伸展以及它的各個變體,如果這些變體都毫無壓力,基本上輪式也沒有壓力。